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致富技术 > 正文
    购物车
    0

    方城县招抚岗篦梳:72道工序,留住悠悠梳美时光

    信息发布者:usaqzy
    2017-08-22 10:15:53   转载

    老匠人(右)展示老手艺 王鸿洋 摄老匠人(右)展示老手艺 王鸿洋 摄

      篦梳是中国的一种栉发用具,用以除发垢,过去是家家户户必不可缺的生活用具。目前,有千年历史的方城县招抚岗篦梳已被列入南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招抚岗制作篦梳的传统始于宋朝时期,明末清初最为兴盛,年产可达一千万支,曾远销山东、山西、陕西等十几个省,制作梳篦的匠人多达数百人。20世纪60年代,招抚岗的郭桥、东村、西村、竹园、平原等生产队都有集体性质的篦子社。

      招抚岗的篦梳制作工艺较为复杂,匠人中流行一句俗语:“摸摸都算,七十二遍”。梳篦传承人陈兆明老先生曾说过,一把篦子有72道工序,其中极为讲究的雕、描、烫、刻、磨等工序,需经传统工艺制作方能完成,要精细加工。制作篦子的主要的工具有:锯、大刀、双刀、择刀、折刀、锉刀、篦子拍、油漆、颜料等。常言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有些心灵手巧的年轻人由于悟性高,做出的梳篦精巧美观,也比较结实耐用。制作梳篦是一个技术含量较高的手艺,匠人需要耐心,掌握技术要领,还要熟练地运用一些技术诀窍。过去招抚岗篦梳制作没有图纸,全靠代代相传,大多为子承父业,行业之外的人要投师学艺,必须由有头脸的人物介绍方可。

      篦梳匠人行业内部流行一个特殊的行规:百行百业匠人在集市庙会摆摊做生意时,必须先由篦梳师傅先行开口吆喝买卖,篦梳师傅不开口,其他行业不得开口。据篦梳师傅讲,这一行规源于该行业具有“梳理”之意。

      如今,招抚岗的篦梳制作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当地政府对项目给予了一定的扶持和政策的优惠,同时该县各文化单位也开启了有针对性的全面传承与保护,科学计划实施,确保项目健康发展。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